摘要
下载 Docx
阅读更多
当我们参观博物馆和教堂或阅读西方艺术书籍,我们常有一股尊敬之感,并深深欣赏来自文艺复兴大师的辉煌巨作,其中如:李奥纳多达文西、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等。我们或许想知道拜占庭传统的装饰及二维艺术如何主导十三世纪西方绘画过渡为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许多学者和历史学家将此重要发展归功于当时具高度影响力的艺术家乔托‧迪‧邦多纳,普遍以「乔托」为人所知。乔托采用他从以前大师们所学到的绘画技巧,以及对人体解剖学和情感的细腻观察,他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中古世纪的画风,开创出令人折服、笔下惟妙惟肖的图像,成为后来众多艺术家的学习原型。根据十六世纪的画家暨历史家乔尔乔·瓦萨里的说法,《圣母领报》和《耶稣受难》是乔托最早期的作品,由道明会修道院圣马利教堂委托制作。《耶稣受难》近六公尺高,作品庞大,并可能是在一二八八年和一二八九年间绘制。有别于传统的拜占庭风格,乔托的耶稣受难像勾勒出耶稣的人性与实际的苦难。他的身体沉重地垂挂在十字架上,痛苦地伸出双臂,他闭着双眼忍受剧痛折磨,精疲力竭地垂下头。如此令人震撼的耶稣图像触动了观赏者的心,也启发他们深思耶稣为人类牺牲和他对人类的爱。乔托的天赋在斯克罗威尼礼拜堂,又称竞技场礼拜堂的循环湿壁画中达到巅峰。这个循环湿壁画群大概追溯到约一三○五年,是少数一致被接受为乔托的真迹画作之一。这个作品被视为西方艺术持续进展的重要分水岭。循环画的实质性也与它的宏大规模和保存良好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