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载 Docx
阅读更多
耆那教昔称「胜者之法」,源自古印度。其教义强调三宝:正信、正知、正行。人透过内在省思并真诚实践这些准则,就能获得解脱,意思是了悟灵魂的本质。「非暴力」的概念也是耆那教的核心。因为尊重所有生命,耆那教修行人持纯素,即饮食方面采行蔬食。第廿四位,最后的祖师是主摩诃毗罗,意指「伟大的英雄」。清海无上师在台湾(福尔摩沙)讲经时,多次赞叹主摩诃毗罗的修行伟业。「我不晓得在人类历史上是否有人做到、可能做到、或将会做到像主摩诃毗罗这样的苦行和牺牲。我们诚挚向他致敬并感激他—为了开悟、为了他人所必须承受的一切。这些苦难并非徒然无用。这些苦难以某种方式造福世界,连主摩诃毗罗都不知道,世人也浑然不觉,不知为此而感激。」现在就邀您聆听耆那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乌塔拉德哈亚纳经》第十四课经文节选。内容是关于两个发心要出家的儿子与他们的父亲一位婆罗门祭司之间的谈话。「专注于工作的婆罗门祭司有两名爱子,双双记得自己的前世与以前所修的苦行与自律。他们厌恶人间和天上的欢愉,渴望解脱,道心高强,一起来到父亲面前说道:『有鉴于人的命运转瞬即逝,寿命不长,我们不喜欢家庭生活;来此向您告别:我们将出家为僧。』」「『欢愉只会带来片刻的快乐,却会带来漫长的痛苦,苦多乐少;欢愉阻碍生灵解脱,是万恶渊薮。』」「『感官无法理解灵魂,因为灵魂没有肉身,正因为它没有肉身,所以永恒不灭。灵魂的羁绊已确定是由其不良品质所造成的,这种羁绊被称为世俗存在之因。』『因此,由于不了解律法(灵性戒律),我们从前犯下罪行,加上想法错误,才会被拒于门外,不得进入圣会。我们不该重蹈覆辙。』」